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妈妈不要丢下我:被抛弃孩子的成长之痛

当妈妈真的丢下我时

“妈妈不要丢下我”——这句话是几许孩子内心深处的恐惧。文中的”我”在六岁那年,父亲入狱,母亲改嫁,真的被丢下了。三婶的一句”以后这就是你家,我就是你妈”,成了孩子最终的救命稻草。但二十年后,这份”母爱”却被明码标价,要用一套房来偿还。被亲生母亲抛弃已经足够痛苦,被”替代母亲”再次伤害,这种双重打击谁能承受?

养育之恩为何变成了交易

“我”拼命读书、努力职业,每月给三婶一半工资,从不敢懈怠。三年前买下的小两居,是三婶口中”女儿出息了”的证明。但当弟弟需要婚房时,”养育之恩”突然变成了必须用房子偿还的债务。”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”、”弟弟是家里的根”——这些话撕开了温情面纱,露出赤裸裸的交易本质。养育一个孩子二十年,难道就为了有朝一日收回投资吗?亲情什么时候变成了这么冰冷的算计?

被抛弃的孩子怎样重建自我

当”我”一笔笔算清这些年的经济账,转出70万时,内心的伤痛远非金钱能衡量。那句”养育之恩,我还清了”,包含着几许失望与决绝。被抛弃的孩子往往有两种极端:要么极度渴望被爱而不懂拒绝,要么过度自我保护而难以信赖他人。”我”选择了后者,虽然看似冷酷,但这是被伤害后的本能防御。当最信赖的人再次背叛,除了筑起高墙保护自己,还能怎么办?

亲情不该有条件

有人说”我”太绝情,但真正绝情的是谁?是把二十年情感明码标价的三婶,还是那个从小被抛弃却依然渴望母爱的孩子?”妈妈不要丢下我”不只是孩子的哀求,更应该是每位母亲的承诺。真正的亲情不该附加条件,不该期待回报。当”养育之恩”变成索取的工具,当”家”变成算计的场所,离开或许是最清醒的选择。被伤害过的人有权保护自己,这不是无情,而是自爱。

每个孩子都值得无条件的爱,”妈妈不要丢下我”不该成为孩子终身的心理阴影。如果你也曾被伤害,请记住:你的价格不由他人定义,你的选择没有错。勇气离开有毒的关系,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温柔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