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天宫课堂观后感:太空实验让我大开眼界

神奇的太空实验让我惊叹不已

“水球变懒”“会调头的扳手”“太空种水稻”——这些小编认为‘天宫课堂》里出现的场景,简直像科幻电影一样神奇!看完直播后,我和许多同学一样,激动得直搓手。谁能想到,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空间站里,航天员叔叔阿姨们竟然把实验室“搬”上了太空?毛细效应实验里,水像被施了魔法般顺着管子往上爬;刘洋老师往水球里射空气时,那颗水球居然“懒洋洋”地不愿动弹。这些在地面根本看不到的现象,让我忍不住惊呼:科学太酷了!

空间站生活原来这么有趣

最让我羡慕的是航天员们“飘着过日子”的日常。通过镜头,我们看到了问天实验舱里的睡眠区、小厨房,还有那些闪着蓝光的实验柜。陈冬叔叔演示太空喝水时,水珠像果冻一样飘在空中,他轻轻一吸就喝到了——这可比地球上的吸管酷多了!而蔡旭哲老师展示的“扳手自动调头”现象,连科学家都还在研究原理呢。看着他们像鱼儿一样在舱内游来游去,我突然想到:如果我在太空写作业,铅笔会不会自己飞走?这种既幽默又诚实的细节,让遥远的太空变得触手可及。

一粒种子的太空奇幻之旅

最让我震撼的是“太空农场”环节。拟南芥“小南”和水稻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见,那些叶片上挂着的大水珠,像极了童话里的水晶球。航天员剪株时动作精准得像在做手术,原来在失重环境下,植物生长路线会变得“迷茫”。这让我联想到:未来在火星基地里,是不是要靠这些太空植物制造氧气?看着屏幕上并排摆放的地面对照组,我忽然懂了科学家们常说的“天地差异”——同样的种子,换个环境就可能改变整个人类的未来。

点燃了我心中的航天梦

当课堂进入提问环节,各地小朋友争相举手的样子让我感同身受。有同学问“太空看地球是什么颜色”,刘洋老师回答“像颗蓝宝石”时,我仿佛也透过舷窗看到了那片蔚蓝。这次《天宫课堂观后感》写作中,我们班同学不谋而合提到:“长大了也想当航天员!”或许这就是科普的魅力——它不用枯燥的公式,而是用会跳舞的水珠、会“害羞”的水球,悄悄在我们心里种下探索的种子。真希望这样的太空网课能一直办下去,说不定下次,我们就能看到航天员在月球基地开讲呢!

小编归纳一下:这堂跨越天地的独特课程,不仅让我们见识了尖端科技,更教会我用新眼光观察全球。回家后,我反复回看“水球变懒”的实验片段,突然发现——科学从来不是课本上冷冰冰的文字,而是藏在每个“为什么”背后的惊喜。期待第四课开讲时,航天员们又会带来怎样的宇宙魔法?


返回顶部